家課政策及指引
家課政策及指引
1. 家課的作用 :
。 讓學生鞏固及運用在學校學習得到的知識與技能。
。 讓學生及家長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及程度,提升學習效能。
。 讓學生為新課題作準備,在教師的教學設計和適切的指導下,促進自學。
。 讓教師找出學生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,以調整教學計畫及策略,提供適時回饋,促進學生有效學習。
。 評估學生在汲取知識、掌握技能及培養良好態度和正面價值觀等各方面的表現,有效回饋課程的規劃與實施。
2. 家課的設計
2.1 性質-家課因應學習目標及教學需要而有不同的性質
。 作為課前預習(各科預習工作紙及資料搜集);
。 作為課後鞏固,教師應按照學生的能力和學科的目標,適切安排及指導;
。 利用不同形式的校本課業,以訓練學生的思維及分析能力,實踐全方位學習,連繫生活經驗,發揮創造力。
2.2 教師指導:
。 教師靈活運用全日制的優勢安排家課,並應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;
。 向學生清楚說明該份家課的目的及要求、建議完成家課所需的時間及方法;
。 如有需要,要向學生說明家長可參與的程度;
。 教師可利用導修課向有需要的學生提供輔導,解決他們在家課上所遇到的困難。
2.3 數量:
。 家課的數量應有適當的分配;
。 由於個別班級或學生的情況(如能力、家庭環境及在家的空閒時間)各有不同,教師會因應學生的程度(不同年級或班別)分配份量適中的家課,如因學生學習能力稍遜,教師可與學生支援組及教育心理學家開會討論,為該學生作家課調適,以安排更合適的家課數量。
2.4 回饋:
。 所有家課必須由教師親自批改或檢查(補充練習除外),指導學生作適當的改正、給予等第/評語、改進方法,並按各科組批改家課指引,給予學生成績或評語;
。 學生如在家課有卓越的表現,應加以讚賞;
。 學生若經常欠交家課,教師應紀錄於學生家課冊,以通知家長或監護人。同時,敦請學生家長需要每天檢查學生家課冊,以了解學生做功課的情況。
3. 家長的角色與責任
。 家長可協助子女安排固定的家課時間,營造一個有助學習的環境,例如:預備足夠的文房用具;關閉電視,以減除滋擾;協助子女培養作息有序的良好習慣;讓子女按家課的要求及緩急優次,分配時間,依時完成。
。 指導子女做家課時,可着重啟發他們的思考,而非直接提供答案,避免提供過多的支援,甚至代替他們完成家課,以免他們養成倚賴的習慣,妨礙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。
。 鼓勵子女積極與同學協作,例如與同學一起完成小組討論報告、集體創作、專題研習等家課,從而學習與人溝通、表達意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,以發揮協作精神,盡力做好本分。
。 毋須要求子女做過量的額外補充練習,或參加以機械式操練方法教學的補習班,以免減低子女的學習興趣。
。 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的均衡發展,讓子女在做家課之餘,有充足的休息時間,以發展個人興趣及潛能。另外,課後亦有空間享受各種體藝活動,並與家人、同儕和朋友建立良好關係,從而建立均衡和健康的生活模式。
。 詳加細閱學生家課冊及批改後的家課,透過教師所提供的回饋,進一步了解子女的學習情況。
。 與教師溝通,以瞭解子女的學習進度,如有需要,更可向學校反映子女在家中的學習態度,遇到困難,亦應及早與教師商討解決的辦法。